桥下躲冰雹致堵车该不该担责 极端天气下仍需守法,避险需兼顾公共利益!

kro (20) 2025-05-15 14:13:38

【桥下躲冰雹致堵车该不该担责】5月13日晚,北京突降冰雹,部分车主为躲避极端天气,将车辆停在东三环、四环主路桥下避险,导致多条车道拥堵,后方车辆鸣笛声此起彼伏。事件经网友拍摄视频曝光后,迅速引发社会对“紧急避险”与“交通违法”边界的激烈讨论。法律专家指出,此类行为虽出于自保本能,但若妨碍公共通行,仍需承担法律责任。据目击者描述,当晚8时许,冰雹如鸡蛋大小砸向地面,部分车主为保护车辆,将车紧急停在桥下阴凉处。东三环国贸桥下,十余辆轿车横七竖八停靠,占据两条车道;四惠桥下,更有车主为占据“有利地形”争抢车位,导致后方车辆排起数百米长龙。网传视频显示,一辆黑色SUV被堵在桥下无法动弹,车主无奈摇下车窗,任由冰雹砸向挡风玻璃。“前方车辆一动不动,我的车被卡在中间,冰雹砸得车身叮当作响,却不敢贸然变道。”被困车主李先生回忆,他被迫在拥堵中等待近40分钟,直至冰雹减弱才得以驶离。气象数据显示,当晚北京城区最大冰雹直径达3厘米,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部分车辆天窗、挡风玻璃受损。

事件发酵后,法律界对车主责任认定出现分歧。北京市律师协会交通与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魏镇胜表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二条,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需停车时,应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而桥下避险车辆既未开启双闪,也未放置警示标志,且直接堵死车道,已构成“违法停车”。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进一步指出,若因违停导致后方车辆发生追尾、剐蹭等事故,车主需承担补充赔偿责任。他援引《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称,此类行为可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若发生在高速公路,还可能面临记6分、罚款200元的处罚。

然而,部分网友认为车主“情有可原”。“冰雹砸车几分钟就能造成数千元损失,谁不心疼?”车主王女士辩解道。对此,魏镇胜强调,紧急避险需满足“不得已损害较小法益以保护较大法益”的条件,而违停堵路已扩大他人损失,不构成合法避险。

北京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已关注到此次事件,将结合监控录像对违停车辆依法处理。他提醒市民,遇到冰雹天气应优先选择室内停车场或地下通道避险;若必须在路边停车,需确保不妨碍交通,并开启双闪、放置警示标志。

气象专家指出,冰雹灾害已被纳入车损险保障范围,车主可通过保险理赔降低损失。若车辆在行驶中突遇冰雹,应降低车速、保持车距,避免紧急制动引发追尾;若无法继续行驶,可寻找服务区或应急车道短暂停留,但需在车后150米处放置三角警示牌。

此次事件暴露出极端天气下个体避险需求与公共利益的冲突。网友“@交通安全观察者”评论:“爱护自己的车没错,但不能以牺牲他人时间为代价。”另一名网友则建议:“交管部门可提前开放临时避险停车场,通过导航软件推送信息,减少违停行为。”

事实上,多地曾出台极端天气应对预案。例如,上海市曾规定,台风、暴雨预警发布后,允许车辆在不妨碍消防通道的前提下,临时停放在小区周边道路;深圳市则通过“一键挪车”小程序,快速协调违停车辆驶离。这些经验或可为北京提供参考。当5月14日的阳光穿透云层,东三环的车流已恢复畅通,但这场关于“避险与责任”的讨论仍在继续。正如法律学者所言:“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在极端天气中,守法与互助同样重要。”或许,唯有将个体理性与公共责任相结合,才能在风雨中守护城市的温度与秩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