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试探?印度又断水:大坝关闭 下游河床裸露 “关了又开,开了又关”印媒质疑这是“果断决定”?

kro (21) 2025-05-15 14:11:02

【印度又断水:大坝关闭 下游河床裸露】当地时间5月14日,印度再次关闭了巴格利哈尔水电站大坝的所有闸门。现场画面显示,水坝下游河床裸露清晰。还有人称“关了又开,开了又关,最后又关上了。这就是我们唯一能做的“果断决定’吗?"原本被水流温柔包裹的鹅卵石,此刻完全暴露在烈日之下,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圆润光滑似珍珠,有的棱角分明如刀刃,在炽热阳光的烘烤下,泛着干涩的光。河床中央,几处浅洼积着残留的泥水,很快便被蒸发得只剩一层黏腻的泥浆,龟裂的纹路如老人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诉说着干涸的痛苦。河岸边的芦苇丛,往日随着水流轻轻摇曳,尽显灵动之姿,如今却如被施了定身咒,耷拉着脑袋,叶片枯黄卷曲,不少芦苇杆甚至已拦腰折断,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岸边原本绿意盎然的草地,如今也变得枯黄一片,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踩上去“沙沙”作响,仿佛是大地无奈的叹息。不远处,几位巴基斯坦当地的农民站在干裂的河床边,满脸愁容。一位身材瘦削、皮肤黝黑的老农,双手紧紧攥着锄头,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他望着干涸的河床,眼中满是愤怒与绝望,扯着沙哑的嗓子喊道:“关了又开,开了又关,最后又关上了。这就是我们唯一能做的‘果断决定’吗?这水啊,就像老天爷赏的饭,他们倒好,想给就给,想收就收,我们这些靠天吃饭的人可怎么活!”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河谷中回荡,带着无尽的悲愤与无奈。

此前,5月8日,印度突然打开两个闸门,印媒称由于当地经历强降雨导致严重积水和山体滑坡,打开闸门是为了泄洪。更早之前,印度关闭巴格利哈尔及萨拉尔水电站大坝的闸门水坝下游巴方一侧一度干涸。巴基斯坦指责印度改变杰纳布河的流量,称所有破坏水流的企图都是“敌对行为”。现场画面里,往日奔腾不息的河水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硬生生截断,水坝下游原本被河水温柔抚摸的河床,此刻完全裸露清晰。那干裂的泥土如同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一道道沟壑纵横交错,原本被河水淹没的岩石也露出了狰狞的面目,有的棱角分明,有的布满青苔,在烈日的炙烤下散发着干燥的气息。河床边原本随波摇曳的水草,如今也像被抽走了生机,杂乱无章地倒伏在地上,失去了往日的灵动。还有人在岸边望着这景象,满脸愤懑与无奈,扯着嗓子喊道:“关了又开,开了又关,最后又关上了。这就是我们唯一能做的‘果断决定’吗?”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河谷间回荡,带着无尽的嘲讽与悲哀。

旁边一位老者,双手背在身后,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叹了口气说道:“这反复无常的操作,就像小孩过家家一样,也不想想这会给下游带来多大的影响。庄稼没了水,人畜饮水都成问题,这可如何是好。”周围的人听了,纷纷点头,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无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抱怨着,对这毫无章法的决策充满了质疑和不满。

当地时间5月7日凌晨,印度空军在克什米尔地区发动的“辛杜尔行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这次空袭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反而让印度空军遭受了耻辱性的惨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惨痛结局呢?有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这次空战的主要意义在于证实了巴基斯坦空军在装备水平和战术技术水平上的显著优势。相较于印度空军,巴基斯坦空军无论是在预警机的数量、先进雷达的配备,还是一体化指挥控制体系的建设上,都展现出了更为强大的实力。这种体系化与信息化的优势,使得巴基斯坦空军在面对印度空军的挑战时能够游刃有余,形成高效的联合作战体系。

具体来说,印度空军存在显著的结构性短板,其战斗机规模虽大,但预警机数量严重匮乏,先进雷达与一体化指挥控制体系近乎空白。这导致印度战机在升空后仅能依赖单机搭载的雷达电子系统进行战场态势感知,缺乏跨平台、跨军种的协同指挥能力。面对具备现代空战体系的对手时,这种“单打独斗”的作战模式无疑将使其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此外,印度空军的装备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除了少数新型号外,大部分主力装备都是已经服役多年甚至数十年的老型号。这些装备不仅信息化水平严重不足,而且维护保养状况堪忧。在这次空袭中,苏-30MKI战斗机的被击落就充分暴露了这一问题。

近期,印巴之间的紧张局势再度升级,双方在边境地区的频繁交火更是加剧了这一紧张氛围。自2025年5月4日夜间至5日凌晨起,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实控线附近就冲突不断。而此次印度发起的“辛杜尔”军事行动,更是将双方的矛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然而,这场空袭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印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5月7日凌晨,印度发起代号为“辛杜尔”的军事行动,向巴基斯坦本土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发动空袭,打击了包括巴哈瓦尔普尔和穆里德科的恐怖组织总部等9个目标,造成至少8人死亡、35人受伤,另有2人失踪。巴基斯坦军方确认受到24次导弹袭击,并报告8人伤亡。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谴责印方此次袭击为“战争行为”,巴基斯坦全国主要城市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全国所有学校和教育机构停课,还宣布关闭全国空域48小时,全国范围内所有航班被立即取消。 在冲突过程中,双方互相指责。印度称行动是对4月22日帕哈尔加姆恐怖袭击的报复,旨在打击跨境恐怖策划的根源,且强调行动是有针对性、经过权衡且不具升级性质的,没有攻击巴基斯坦的军事设施。但巴基斯坦方面则认为印度的袭击是侵略行为,并予以强硬回应。巴基斯坦军方在行动中摧毁了印度的一个旅级指挥部,还击落印军战机。巴基斯坦外交部也发表声明,表示将始终坚定地采取行动,保护和维护巴基斯坦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矛盾的核心。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双方围绕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爆发了多次战争,冲突从未真正平息。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宣称对克什米尔地区享有主权,但双方都只控制了一部分地区。过去几十年来,两国因为克什米尔争端已经三次爆发战争,分别在1947年、1965年以及1971年,1999年两国也曾爆发大规模冲突。此次冲突也是克什米尔问题长期未解的又一次爆发。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旅游胜地帕哈尔加姆发生针对游客的恐怖袭击,造成25名印度公民和1名尼泊尔公民死亡,另有数人受伤。印度指控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组织“虔诚军”策划了此次袭击,巴基斯坦否认与此次袭击有任何关系。但印度以此为借口,针对巴基斯坦采取了一系列外交和战略反制举措,包括暂停执行《印度河用水条约》,停止河水共享合作;驱逐巴基斯坦驻新德里高级专员署的全部军事顾问,取消巴基斯坦公民的签证;禁止从巴基斯坦直接或间接进口所有商品等,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紧张局势。

印度暂停执行《印度河用水条约》,切断对巴基斯坦的上游供水,使水资源争端成为印巴矛盾的另一大核心。印度河流域是巴基斯坦农业和经济的命脉,而印度近年来通过修建大坝逐步控制了上游水源。5月初,印度切断了杰纳布河的水流,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印度试图将水资源作为战略武器,对巴基斯坦施加更大的压力。印度总理莫迪曾公开表示,印度河的水应该完全为印度人民所用,这种民族主义的表态在国内引发了广泛支持,但也让巴基斯坦感到愤怒。巴方认为,印度此举是对《印度河水条约》的公然违反,并可能对巴基斯坦的农业和民生造成毁灭性影响。

在印巴冲突升级的背景下,中俄在南亚问题上的不同选择尤为引人注目。5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印度总理莫迪通话,强调俄印关系的“特别优先合作战略性质”,并接受了莫迪的访印邀请,这一举动被视为对印度的明确支持。而中国在印巴问题上明确支持巴基斯坦,同时强调希望南亚保持和平与稳定,避免局势失控。

尽管专家分析认为,尽管此次冲突烈度高于2019年,但作为两个核武国家,两国预计也会努力保持克制,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然而,印巴双方在冲突中都采取了强硬态度,且都拥有核武器,一旦局势失控,可能会引发核战争,给两国和世界带来灾难性后果。目前双方的军事对抗仍在持续,交火不断,未来不排除冲突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

THE END